查看原文
其他

35岁以下,35人!浙大科创青年PI莫一鸣榜上有名

引领未来的 浙大杭州科创中心 2023-02-21

科技改变生活,充满创新意识与进取心的青年科学家正不断为未来科技变革带来无限可能。


1月22日,第五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1年中国区入选者正式公布。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浙大科创)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青年PI莫一鸣老师榜上有名,并作为获奖代表在中国线上发布会做创新主题分享报告。


据了解,本次评审历经近1年时间,横跨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等各大学科,汇聚全球50名顶级科学和技术领袖全程参与,被认为是衡量中国科技青年力量的重要标尺

  莫一鸣  

莫一鸣博士,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青年卓越人才,博士生导师。201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之后直博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化工系,师从美国工程院与科学院院士Klavs F. Jensen教授。至今在Science等杂志已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具有丰富的多领域交叉的科研经历,包括:电化学有机合成、高通量筛选与人工智能等。

90后科学家莫一鸣老师为什么会入选本次榜单?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官方新闻是这样描述的:他实现了基于电化学微反应器的医药连续化智造技术以及世界首套纳摩尔级高通量微液滴筛选电化学平台,以应对产业日渐迫切的安全、绿色和微型化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医药连续化智造技术?什么是世界首套纳摩尔级高通量微液滴筛选电化学平台?它们和浙大科创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莫一鸣老师为我们一一道来。


面向生命健康 更绿色、更微型的

医药创新技术来了!

莫一鸣老师告诉我们,近代人类健康水平的大幅提高得益于医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未来人口增长、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等挑战要求我们以更加灵活、廉价并且绿色的生产方式确保药物的充足供应。


所谓医药连续化智造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新型的生产范式。传统的医药生产过程通常是以间歇的釜式反应进行,存在着灵活性差、产品质量不稳定、效率低等问题;而连续工艺是利用流动化学反应器,实现原料投入和产品产出的同时进行,避免了传统釜式生产过程中反应中间体的转移,是未来医药生产实现连续化、小型化与安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该技术可以实现灵活化、微型化的医药生产,在未来解决药物短缺或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等问题上,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莫一鸣老师主导的电化学微反应器的医药连续化智造技术利用了电能驱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耦合微反应器技术以精准控制电化学反应过程,实现高原子经济性的医药小分子绿色合成。这项技术目前也正在浙大科创进一步研发,它不仅使得制药过程更加绿色环保,同时由于操作便捷设备体积微型,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世界首套纳摩尔级高通量

微液滴筛选电化学的平台装置

为了加速新型电化学合成方法的开发,莫一鸣老师还融合了自动化与微流控技术,构建了世界首套纳摩尔级高通量微液滴筛选电化学的平台装置,实现了电化学反应条件的快速筛选与反应动力学的精准测量。


纳摩尔级是10-9 mol,远远小于传统实验所用的微摩尔级:10-3 mol,这就意味着,只需要用极小剂量的实验试剂,依托于智能机械臂等高通量装置,就可以进行一次高精度的筛选。

iChemFoundry平台智能机械臂

这套纳摩尔级高通量微液滴筛选电化学的平台装置,就是目前浙大科创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iChemFoundry平台的重要模块之一。此前,莫一鸣老师还和团队成员集智攻关,自主研发打造了需要采用大行程、高精度的轨道定位系统,解决了大行程移动和高精度定位两大工程学难题。


莫一鸣老师表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在他看来,就是在寻找更加具有创新意识,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也希望利用浙大科创的平台,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伙伴,一起去探索连续化智造技术和多领域交叉创新的世界,为科技创新带来更多可能。


文字:吴瑶瑶

本文编辑:孔晓睿

校对:孔晓睿

推荐阅读

1、每周班车服务信息|1月24日~1月28日

2、科研项目速递 | 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新旧政策对比

3、浙大科创欢迎你!浙大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搬迁入驻啦

点“在看”,送我一朵小黄花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